内容型产品浅析

2017.03.08 16:01

一、一个转变

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几个特点:信息爆炸、信息过载、信息不对等。
因此也就有了这个转变 —— 从开始的“让用户了解自己所处时间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到“更多关注于用户对自己所处世界的好奇”。

内容型产品是内容的载体,是信息流通和传承的载体,就像以前的石壁、甲骨、竹简、纸一样。然而,内容型产品又不仅仅只是一个载体,它要在整个信息网络中推动优质内容的生产以及提升信息流通效率

由于以前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的局限性,劣质的内容没有那么容易生产并且广泛传播。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带来了两个问题:

  1. 劣质内容和优质内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低廉的生产和传播成本导致了大规模的劣质内容;
  2. 即使是在优质内容中,信息过载也导致了极高的筛选难度。

对应上述的两个问题,内容型产品要做的就是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或者更准确地说,为用户提供更适合他的优质内容。

二、主要元素

内容生产者、分发渠道、消费者,以及将他们连接在一起的信息流。

2.1 内容生产者

内容生产者的价值:1) 产出内容的质量;2) 持续生产内容的能力。

  • 面对内容质量这一点,UGC产品一般会通过产品设计来帮助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比如简书的Markdown编辑器,Instagram和美图秀秀的滤镜;
  • 关于持续生产能力这一点,PGC模式的引入是一个保险,仅仅依靠UGC是一个高风险的模式;
  • 优质内容生产者能够聚焦在此的核心原因是产品有一个良性氛围和很好的互动机制。

2.2 分发渠道

内容平台对生产者的价值即分发能力,为内容引发曝光,曝光带来流量。
内容平台对受众的价值,提高阅读效率 —— 让优质的内容浮上来,让劣质的内容沉下去;并且把他好奇的内容分发给他。
另外,从平台运营的角度,*如何提升了用户参与的欲望、降低用户参与的门槛*或许是一个可以思考的方向。

2.3 个性化与定制化

除了维护显性的优质内容的曝光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功能提升内容分发的效率:

  • 个性化是通过算法来挖掘和判断用户的喜好,然后根据其喜好提供符合其关注点的内容,代表是今日头条与豆瓣FM
  • 定制化是让用户自己选择关注点,即内容源,代表为即刻

2.4 内容消费者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内容型产品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内容消费者减负,帮他们选出最喜欢的显性内容:

  1. 在第一次打开时引导选择偏好;
  2. 通过浏览行为记录来判断用户喜好,调整分发内容比例,并将强关联但是未关注的内容/话题推荐给他

UGC内容平台用户分类:贡献优质内容的主要力量(核心用户),经常浏览轻度操作并帮助优质内容脱颖而出(普通用户),偶尔看一看享受前两种用户的内容沉淀(浏览用户

三、内容型产品的竞争力来源

KK《技术元素》中提到的原生价值 —— “事物必然生成、发展和成形的特性,原生性为免费的复制品增加了价值,从而使它们变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

即时性
第一时间获得,在新闻资讯类产品中这点尤其重要,在即刻这类即时推送的产品中也非常重要。

个性化
个性化的形成要求用户与产品间进行不断的互动,产品越懂用户,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粘性就越高,是用户不愿意轻易的寻找这款产品的替代品,甚至使得这款产品无可替代。

独家
只有我这款产品能发,想看的用户都得到我这来,这种垄断的做法无疑是具有竞争力的,比如QQ音乐对于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的版权垄断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原创
原创的高质量内容是内容类产品的巨大财富,用户会为了获取这些优质内容而聚集,这也是BBC、CNN、第一财经、商业周刊等媒体经久不衰并且始终有一大批拥趸的关键因素。正如之前所说的内容是信息的沉淀,沉淀产生价值,沉淀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内容质量的差异,高质量写手的原创内容对于内容产品的价值和对内容消费者而言的吸引力都是极高的。

可寻性
KK认为在所有原生性中可寻性具有最高地位,甚至是一种资产。对于内容产品而言,内容沉淀产生价值,但是没人见的到的内容不具有价值,因此能够被人找到也是一种价值。内容型产品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那些潜藏在海面下的优质内容挖掘出来,使它们流向那些能使他们价值放大的用户。

CASE
e.g.1 PGC包含了独家、原创这两个原生价值,有时候还有即时性;
e.g.2 推荐算法包含了即时性、个性化、可寻性这三个原生价值。

四、关于盈利模式的思考

如果考虑到盈利模式的话,产品、服务、内容肯定有一个环节是要收费的,不是从用户身上收就是从广告主身上收。

电子时代使纸媒时代衰落的部分只是针对于那些对即时性和流通性有要求的内容,而对于有沉淀甚至收藏价值的内容而言,终端载体不会影响内容自身的价值。

可能的两种盈利转型:

  1. 优质内容聚合,比如现在的知乎周刊模式
  2. 付费内容与免费内容并行,比如喜马拉雅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